智慧教育看重慶 成渝專家建言如何數“智”育人

10月15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屆中小學數字教育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八中渝北校區舉行,來自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的專家及教師代表700余人,圍繞教育技術的發展路徑展開交流探討,并共同分享和見證數字教育探索的川渝成果。
活動現場。重慶八中供圖
川渝一盤棋 加強教育數字化共建共享
今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實施數字化戰略行動,作為八大行動之一,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科技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在致辭中表示,成渝地區教育是西部教育的排頭兵,要牢固樹立“川渝一盤棋”的思想,搶抓數字教育發展新機遇,全面加強戰略協作、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教育部科技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致辭。重慶八中供圖
她表示,希望成渝兩地充分發揮各自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優勢,共建共享適應成渝兩地中小學生的優質資源,共同舉辦各級各類數字教育交流研討會,加強在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的聯合研究與經驗互鑒,共同探索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融合發展。
多年來,成渝兩地教育系統通過完善協同機制,共建教育“協作圈”,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有效促進了成渝地區教育協同發展走深走實。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提出,要強化技術賦能,全面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共建教育信息化平臺川渝共享專區,推動優質資源跨學校、跨區域傳播和分享。他認為,發展數字教育,關鍵在融合創新。希望深化合作交流,開創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新局面。
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也表示,此次研討活動是兩地教育數字化協同發展的新起點,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協同發展。
數字技術賦能 成渝地區深化教育協同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小學德育與家庭教育處副處長蔣宇以“數字技術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專家報告。他認為,技術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多方面挑戰,要從技術賦能到技術重塑,以用戶為中心,創新資源建設模式,并推進資源有效應用,優化投入結構,用創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小學德育與家庭教育處副處長蔣宇作專家報告。重慶八中供圖
重慶市教育與技術裝備中心副主任鐘葦笛分享了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慶路徑。據介紹,以重慶“1361”數字戰略為引領,全市教育數字化按照“1+1+1+N”的模式實施建設,即夯實1個教育數字底座、建設1個智慧教育平臺、開發1個教育數字大腦、打造N個教育數字化特色的應用場景。
重慶市教育與技術裝備中心副主任鐘葦笛分享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慶路徑。重慶八中供圖
鐘葦笛表示,在全面實施重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過程中,要重點落實好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數字教育平臺擴能、資源提質、融合創新、素養提升、治理增效以及網絡安全保護強化這“七大工程”,持續推動數字教育發展。
四川省教育信息與大數據中心主任劉漢濤則著重介紹了四川教育通過夯實基礎、健全機制、提升數字治理水平、加強數字化教學應用,從而加快推進數字賦能的實踐經驗。
四川省教育信息與大數據中心主任劉漢濤。重慶八中供圖
那么,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成渝地區的教育協同應當遵循怎樣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成都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鑫燚認為,一是科學制定數字化協同發展的規劃和標準體系,二是建設多元化大數據協同治理系統,三是整合數字教育平臺和大資源體系,四是建立互聯網+教師發展協同推進體系,五是形成各類示范區和實踐聯盟新生態。
AI時代更強調個性化學習 要讓當地教師參與新技術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宇的報告主題為“AI與數字時代的教育改革”。他認為,AI+大數據支持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服務于教育理念,聚焦學習效果,學生的核心素養要進行科學測評,促進個性化學習,輔助教師專業化成長。教育技術互動只有在實施時讓當地教師參與新技術,而不是替代他們,并以科學研究的實證結果作為教學改革的依據,才能真正實現數據價值,促進學習成效。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宇分享主題報告。重慶八中供圖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教育集團黨委書記吳明平分享了學校在AI創新賦能教育方面所做的探索,比如AI+教研教學,AI+學情分析,AI+平安校園等。此外,該校還通過信息化名師工作室來帶動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并基于人工智能來實施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計劃。除了構建學生智能素養發展模型,該校還開發了以智能素養為核心的初中人工智能課程框架體系,包括AI科普課程、AI基礎課程、AI應用課程和AI實驗課程。
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校長李華分享了學校在探索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構建的“蘭韻智慧學習”教育生態。其中包括“五維10階”的“蘭韻”教師發展模型,打造數字化強師體系。教師的備課時長、資源準備情況、課堂交互工具使用情況、學習任務單布置情況等相關數據都能進行實時記載,并制定校內考評標準,幫助教師提升教學“內功”,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形成“追優趕先”的協作氛圍。
推進教育數字化 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字教育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部署。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是戰略行動的重點,也是基礎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由之路。
重慶八中智慧教育,正是追求優質均衡的教育。重慶八中校長周迎春說:“我們一直在思考并積極探索數字時代教和學的方式的深度變革,并把這樣的實踐成果通過互聯網將我們的課堂和教育實踐全域實時共享到遠端,實現對遠端學校沉浸式的實時幫扶?!?/p>
重慶八中校長周迎春作主題報告《數“智”育人,融“慧”致遠》。重慶八中供圖
2019年,重慶首個智慧云校建立,并通過重慶八中智慧云雙師課堂實時遠端全程落地作為新起點,開啟了新時期重慶八中智慧教育的創新探索和系統構建。4年來,重慶八中“1231智慧教育系統”逐步完善,即一課堂(雙師課堂)、二平臺(學生智慧學習系統平臺、教師智能化教育平臺)、三模塊(教師成長學院、校地合作共建、遠程融合基地校)、一新體系(新時期八中智慧教育體系)。
周迎春表示,在通過“雙師課堂”將八中優質教育資源帶給遠端學生的同時,還要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變輸血為造血,更長遠地支撐遠端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師成長學院便由此應運而生,通過云平臺向聯盟校開放重慶八中的常態教研,利用“六位一體”開展線上培訓和多樣化的線下專項培訓,實現一個教師帶動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帶動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帶動一個區域的優質成長。
據悉,目前已有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市三十多個地區超700個班級加入八中云校。重慶市涪陵區第十七中學校就是其中之一。該校校長楊武華表示,作為一所鄉村學校,與重慶八中智慧云校合作以來,教師隊伍六大核心能力顯著提升,學生變得自信、陽光、燦爛?!拔覀儗W生的三年成績進行了追溯,中考、高考在全區的排位,有些同學提升幅度高達2000多位?!彼f。
當天,與會嘉賓還參觀了重慶八中智慧教育展廳。(代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